政府部門一般都是先采用食品安全檢測儀進行一個快檢工作,等待查出問題食品之后,再帶回去進行詳細的食品檢測。國家在建立商品質量監管體系的時候,把商品流通的整個環節劃分為生產領域和流通領域,分別由工商、質監管理。按照相同的思路,監管食品時也是這么劃分。具體來說,分為生產領域,流通領域和餐飲服務。
照我的理解,生產領域包括農業生產、工業生產等等,這里面負責監督的包括農林漁、質監、藥監等部門,流通領域則是銷售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包括工商(現在是食藥或市場監督)、進出口檢驗檢疫(隸屬質監)、動檢等等等部門,餐飲服務由衛生(為主)和工商負責。(以上是過去的劃分,現如今全都由食藥局監管,某些地方無食藥,則是市場監督管理局,~工商局+食藥+其他合體而成)各個職能部門都采取抽檢的方式對各自管轄領域的食品進行質量檢驗。
為啥是抽檢?因為全檢檢不起,實驗室可做的理化試驗有數百種,精確檢驗結果每種都極其昂貴,這個成本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都無力承擔,所以要做的往往是針對重點項目進行批次檢驗,或者抽樣對隨機項目進行檢測。作為流通領域的執法者,我單位曾經有流通領域進行食品抽測的職能,這個職能設計的頗為精妙,好處多多,鑒于個人總結能力欠佳,一時無法具體歸納。
怎么進行食品安全檢驗
不同的食品行業,控制點及參數各不相同,如:水產品,由于水產品含水量高,容易腐敗變質,應嚴格檢測其溫度及水活性。 冷凍食品生產過程中的冷凍工藝對溫度控制要求高,細菌的污染和繁殖的防止關鍵在此。果汁、冷飲、奶制品等生產過程溫度、PH等控制。油炸食品的中心溫度、煎炸油的油溫及極性組分的控制。
食品特別是生鮮食品的運輸應保證在整個運輸過程中確保在規定的溫度范圍內,通過食品安全檢測儀以及溫濕度記錄儀進行全程監測就可確保食品質量,減少損壞。